Hello, everyone! How
many buzzwords do you know in Hong Kong? Would you use them in your daily
conversations? Today, I want to introduce some buzzwords which were created
mainly because of “Chinglish”. In fact, this kind of word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slanguage”.
Slanguage in Hong Kong
The word slanguage
consists of two original English words, slang and language. "Slang" means
informal usage in vocabulary and idioms that is characteristically more
metaphorical, while "Language" means a body of words in which people who are of
the same culture, community or nation share the system.
Hong Kong slanguage
consists of commonly used vocabularies or trendy expressions in Hong Kong which
are in Cantonese only. This type of language is used both in written and spoken
words. As Hong Kong slanguage mainly consists of trendy expressions that are
commonly used in the Internet and other social medias, it broadly represents
the culture or social issues which take plac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refore, Hong Kong slanguage usually changes with time and some words would
be eliminated over time. However, due to usage of non-standard words or
phrases, Hong Kong slanguage is still relatively less accepted and understood
by Cantonese speakers.
After learning the concept of “slanguage”, let’s see what common “slanguage” that we are using in Hong Kong!!
1. 賣飛佛,是My Favourite的港式英語讀音,意思是「我的最愛」。
(From:
photo.qooza.hk)
「賣飛佛」一詞出自2005年香港演員吳卓羲為泰林電器拍攝的電視廣告,吳卓羲以非常重的港式英語口音讀出「Tai Lin, My favourite(泰林,我的最愛)」,當中「My favourite」這一句就好像用廣東話讀「賣飛佛」這三個字一樣,所以「賣飛佛」的意思等同為「我的最愛」。
有關廣告一出,亦因為吳卓羲的「精彩」演出而被部份網友評為最差廣告。後來賣飛佛成為了眾多網友的冷笑話或IQ題之外,更成為潮語之一。
其後泰林於2008年10月宣佈清盤,吳卓羲引來網民進一步恥笑,認為其名言「賣飛佛」是引致泰林清盤的主因。
電視劇《迎妻接福》亦出現「賣飛佛」對白
(From:
http://evchk.wikia.com/wiki/%E8%B3%A3%E9%A3%9B%E4%BD%9B)
2. 粉絲(英語:fans),是指對於某些體育俱樂部、人物、團體、公司、產品、藝術品、信念或流行趨勢抱有極度、無法抑制的喜愛與支持的人。
(From: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819/00410_010.html)
在英語中,關於「fans」一詞的起源有不少讓人混淆的地方。Paul Dickson 在其「Dickson棒球辭典」中,引用 William Henry Nugent 關於19世紀英國拳擊運動追隨者的作品,追溯到 fancy 一詞。它最初將 fance 縮減為同音詞 fans,這個詞於1889年出現在美式英語中。另有許多人認為,它是 fanatic 一詞的縮寫版本,最早是用來形容狂熱的棒球隊支持者。(Fanatic一詞,在1525年前後引入英語,表示「瘋狂的人」。它來自現代拉丁語的 fanaticus 一詞,意為「瘋狂但非凡的啟示」。這個詞最初屬於寺廟或神聖的地方「拉丁語:fanum,詩歌語英語:fane」。現代意義「極端熱心」建立於1647年前後,將 fanatic 作為名詞使用是在1650年前後。)然而,用「fancy」一詞描述極度喜歡某事,源自不同的詞形變化,只不過剛好與「fanatic」的含義相似。
「fan」在現今的英國英語中仍舊作為「supporter(支持者)」的同義詞,特別是代表運動隊的愛好者。然而,「fan」一詞在包括英國的英文世界中流行起來。其「支持者」之意也被用於美國的政治語言中,作為總統、政黨或政治爭議的支持者。
而根據地域和文化的差異,愛好者又可稱為來源於英文Fans的「粉絲」(國語)、「fan使」、「擁躉」或「發燒友」(粵語)等。而在傳統上,愛好者的稱法一般是在該項愛好後加上「迷」這字,例如歌迷、影迷、電視迷、巴士迷、火車迷、鐵路迷、聲迷等等。
3. 十卜即是英文「support」(支持)的諧音字,或作十扑、實扑、十port,流行於香港網絡社群。它可說是火星文的一種,甚至是港女文也常用到。
(From: photo.qooza.hk)
「十卜」一詞常見於網上討論區,當網民想回應一些出現在討論區的有趣內容時,都會在回應欄上輸入「support」或「推」來表示支持。後來某些網民為了與眾不同,便開始使用「support」的諧音漢字「十扑」來代替,及後更簡化為「十卜」、甚至以「十卜卜」來回應。由於網民普遍追求迅速回應,所以「十卜」迅即在網絡世界流行起來。初時「十卜」只以網絡文字的形態出現,但近來的年輕人漸漸將「十卜」掛在口邊。在一切都以快為先的網絡世界裏,類似的「造字」情况只會愈來愈多。
4. 「升呢」,原指電玩遊戲中的「升level」,即「升級」。
(From:
blog.theoryspace.com)
lv,即電子遊戲術語Level的簡稱,廣東話一般譯為「級數」、「幾多級」,或以音譯為「呢」。lv多以小寫表達,不過大寫亦可。經典武俠小說「第幾式」,「第幾層」已有Level的概念。香港漫畫亦出現多少「重天」,多少匹「馬力」來表達Level。
LV亦衍生了後來的潮語「升呢」和「降呢」。
5. (XX)ing,是網絡用語,代表「正在(XX)」。
(From: www.pai-hang-bang.com)
香港曾受英國統治,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法定語言,不少香港人常常中英夾雜,形成獨特語言文化。隨著網絡文化興起,愈來愈多人以網絡為傳遞信息的途徑,中英夾雜的文化也帶入網絡世界,而「ing」更是當中的表表者。2004年已經有網民使用,慢慢變成一種新風氣,越來越多人開始使用。
病ing=生病中
忙ing=忙碌中
6. Add Oil是網絡常用語,它不是英文詞語,而是使用者人為的把英文單詞add(加)和oil(油)拼在一起組成的,意思一目了然——加油。
(From: www.keepcalm-o-matic.co.uk)
~反思~
潮語的隨意和新穎吸引了一大批青年人——他們抗拒傳統的生活方式,不喜歡受規則約束。正統語言支持者視中英夾雜、粵語入文、火星文、潮語等為洪水猛獸。他們認為潮語過於粗鄙、口語化,令學生語文能力下降,不宜受推廣。反之,潮語愛好者認為潮語能成為學生使用的語言,而且潮流用語隨處也是,不能像鴕鳥般逃避它們。
究竟我們應如何看待潮語這新興的文化現象?學生能否在寫作考試中使用潮語?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